辽宁省与山东省花生产业比较分析与发展对策
辽宁省与山东省花生产业比较分析与发展对策(作者:郎家庆 来源:本站整理)
花生是山东省的第四大作物,面积仅次于小麦和玉米,与棉花相近,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加工能力强,具有一定的产业化生产水平,是山东主要的油料作物、经济作物和出口创汇作物。在比较分析辽宁与山东省花生产业的差距和比较优势的现状,提出发展对策。
一、辽宁与山东对比花生生产情况
l、种植面积
2007年山东省花生种植面积1185.2万亩,比2006年的12869万亩减少101.7万亩,仅次于河南,占全国播种面积的20%,居全国第二位;全省1了个市均有种植,但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及鲁东南地区。 近几年,辽宁花生生产发展较快。1980-1999年全省花生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20-150万亩。2000年以来发展势头强劲。这时期是辽宁花生栽培面积快速增长期,每年播种面积均在200万亩以上。2007年播种面积在3127万亩,占全国播种面积的5.3%,居全国第lO位;比山东省少8725万亩,仅是山东省的26.3%。2008年辽宁花生种植面积增加的幅度较大为4529万亩,比2007年增加140.2万亩。
2、产量
山东省2007年花生总产量为3256万吨,占全国花生总产量的25%;平均亩产达到274.7公斤,比全国平均亩产高545公斤。总产和单产均位居全国之冠。
辽宁花生生产处于低水平的初级阶段,2007年总产量为534万吨,仅占全国总产量的4%,位居全国第10位;全省平均亩产170.6公斤,比全国平均亩产少496公斤,比山东省少104.1公斤,位居全国第12位。
3、花生科技
(1)育成推广品种多,更新陕
目前,山东选育并通过审定或认定的花生品种有45个,审定或认定品种数和获奖数均居全国前列。山东省品种在全国的应用处领先地位,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2005年统计,全国花生播种面积前lO位品种中,山东育成的有了个,占10个品种播种面积的60.1%,占全国花生播种面积的27.3%。
辽宁选育并通过审定或认定的花生品种仅有16个,种植面积为45.3万亩,仅占全省花生播种面积的l0%。
(2)生产技术
长期以来,山东花生科技水平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花生高产栽培、旱薄地种植技术、平衡施肥技术、小麦花生两熟制双高产栽培技术、连作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绿色食品花生生产技术、花生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先后得到推广普及,其中花生高产栽培和连作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世纪70年代末山东春花生亩产就突破500公斤大关,到90年代麦套花生和旱薄地春花生也相继突破了500公斤的亩产,近年来,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花生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优质栽培生产技术研究,制定出适合北方地区花生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生产的技术规程,并在出口地区进行了推广和应用,为确保山东出口花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辽宁的现有的先进的花生应用技术也很多,但普及较差。花生地膜覆盖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因成本较高难以普及,每年应用面积在40-50万亩之间。
(3)加工与市场
山东花生历来呈现供销两旺局面。花生加工出口厂家很多,主要以榨油、食品加工为主,出口量都很大,每年出口量超过70万吨。山东拥有“鲁花”、 “龙大”、 “长生”等品牌花生油,除满足省内需要外,还远销国内各大城市及出口到东南亚国家,素有“山东是个大油库”的说法。由于花生出口的拉动,近20年来发展起了一大批花生加工出口企业,目前已注册登记的花生加工厂为300家左右,而实际上从事出口花生加工和经营的企业约在1000家左右,年加工量在230万吨左右。青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统计,仅山东莱西市(县级市)就有花生加工出口厂家60多个。由于昕产花生品质好,深受外商青睐, “山东大花生”、 “旭日”型小花生等品牌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山东花生几乎销往全球,在日本、东南亚、欧洲、北美、大洋洲的近10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比较稳定的客户和销售渠道,外销量占全国的70%以上。已形成以营为链条,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向路子,
辽宁已注册的加工企业不过30多家,每年加工量近26万吨。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出口最多的年份不超过20万吨。
(4)有害物质残留问题
山东省部分地区由于不合理施肥、用药及不适当地应用生长调节剂(B9、矮壮素等),田间管理不规范,导致生产的原料中农药残留和黄曲霉毒素超标。因此,出口的花生制品中每年都有被检出黄曲霉毒素含量、重金属含量超标的现象。因黄曲霉毒素超标问题曾被欧盟国家采购商退货,日本检出丁酰肼超标的批次,出口澳大利亚的花生曾被检出重金属镉含量超标。这一问题严重困扰着山东省的花生发展。
辽宁辽西北地区气候干爽、土壤质地好等原因,花生黄曲霉毒素和重金属含量超标尚未检出。这是辽宁与山东相比发展花生产业的优势。
二、辽宁发展花生产业的基本策略
根据辽宁在花生生产的质量和具有一定发展面积空间优势,扬长避短,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经营农业、发展农业的思路,不断提升花生产业化水平。加强花生市场体系建设,培育多元市场流通主体;大力发展花生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建立和完善企业与基地利益联接机制;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企业实行“三品”认证,提高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争创名优品牌;同时围绕花生产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步伐,改造传统农业。
(一)推进科技进步,强化花生产业的科技支撑
目前,市场对花生及制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生产技术和加工技术必须适应这种变化,要加快辽宁花生新品种引进和选育的工作力度,注重引进选育有特色、有突破性的高产、优质、适应性广专用品种。栽培技术研究要向生态、安全、环保方向转变。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应用标准化保优生产技术,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在生产、收获、贮运、初加工环节严把质量关,提高花生原料和制品质量。
(二)将花生作为一项优势产业做强做大
我省在花生生产上具有较强优势,特别是质量优势,这是{-U东省无法比拟的。同时,我省辽西北地区适宜花生种植,是花生生产的优势区。据测算,我省有近2000万亩耕地适宜种植花生对推进辽西北种植结构调整意义重大。在面积、单产接近山东是有可能的。因此,我省要把花生作为产业化生产做强做大,在农业生产、加工、出口等方面调整产业政策,全面推进产业发展。要进一步加大花生精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引进力度,使花生产品加工业向现代花生食品制造业形态转变。如花生冷榨高产制油工艺的研究,花生蛋白科学利用的研究,脱脂花生食品的研究等,并最大限度地利用花生食品加工制造过程中的副产品、废弃物,综合利用和节约能源,延长花生的产业链条,提高花生产品附加值。
(三)建全行业组织 培育多元市场流通主体
与花生行业密切相关的各类农村合作组织正在初步发展阶段,很多花生主产区已认识到农民合作组织在未来花生产业发展和为农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但目前不管是在数量、规模、还是管理上,都跟不上花生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应在主要生产县市和地区,在地方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花生加工企业等部门的共同推动下,一要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功能,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改善市场环境。二要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大力培育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三是成立地方花生行业协会,定期举办会议,讨论议定和发布种植计划和市场行晴,举办专家讲座和花生论坛、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通过协会加强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等。健全花生行业组织,探索创新运行机制,实行自我管理、科学管理,理顺与市场、与企业关系,争取发挥更大作用。
(四)以工谋农,提高花生产业化经营水平 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化农业、经营农业、发展农业的思路,不断提升花生产化业水平。一是培育花生市场。以昌图县付家镇花生生产和销售市场为依托,建成东北地区及至全国最大的花生交易市场,花生交易能力由现在的近30万吨增加到200万吨;二是依托资源,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主产区引进大型的花生深加工企业,同时,积极扶持现有的企业,搞好技术改造。在义县,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将义县建成东北最大的、位居全国前列的花生加工园区,花生总产值达到31亿元,实现利税2亿元。三是以阜新、朝阳建立花生生产基地,完善企业与基地利益联接机制。实行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基地和企业的对接,提高订单的履约率,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四是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引导企业实行“三品”认证,提高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争创名优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