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小企业做大做强的几点思考
民营小企业做大做强的几点思考(作者:本站李书高)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和高科技的发展,快捷的通讯、高效的运输和全球资本流动
已成为现实。国际间的经济分工与合作成为主流,如何谋求资源的最佳配置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
而中国众多的民营小企业如何去适应这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如何做大做强,则是一个让人关
注的问题。
一、告别传统的的经营模式和大生产观念
每个企业的建立与发展都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与条件背景,企业经营者的思维和价值观则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兴衰。
中国的企业是从80年代后期迅速崛起,20年的发展历程中,有很大一批民营企业都相继取得成功,但至今还尚有大部分中小企业仍在艰难中行进。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交换与竞争的参与者,目前中国的大多数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过家族式的变迁,这一根深蒂固的传统经营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的参与竞争交换制造了障碍,并制约着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家族是以“家”和“族”为中心主体,因其特定性质和背景,很难使企业在发展中谋求创新,容易产生成就感,对外来新生事物接受缓慢,喜欢墨守成规,以资历经验论事,不能站在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企业成型后,易居功自傲,以元老功臣自居,阻挡新生代的加入,造成企业内部矛盾,并可能进一步激化为权利与股份的争斗。
从管理角度上,家族式企业看似一团融洽,其实家族人与人之间并不能真正有效的进行合作与分工,个人问题和历史贡献将成为企业的焦点,论资排辈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矛盾,企业战斗力与竞争力明显下降,对外来事件及问题缺乏预测抵御能力,整体的决策与战略部署会因推进的困难而不能全面有力的实施。
不可否认的是,家族在特殊历史时期为企业原始资源和技术积累曾做出过开创性的工作和贡献,但因现代企业参与激烈市场竞争与高速发展的需要,家族人员的思维与观念不可能会使企业再续写辉煌,只能作为企业的基础性力量和班底继续留在企业,或在条件适合成熟的情况下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这一决策的早晚与力度大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二次创业与可持续发展,是每个家族企业必须要完成的化茧成蝶的必经之路。
在某种意义上,企业的经营其实就是对管理的经营,是以一定的人文观念、价值思维和道德准则为标准的一种行为。
目前,中国的很多小企业仍处在生产性经营过程中,对市场性的营销经营理解不到位,认为只有实用、物美价廉的商品才是市场消费的主流,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市场需求的存在,企业工作重点没有建立在消费需求这一关键性的问题上,导致企业最终因决策定位失准而存活于低等或一般消费市场上,所获取的市场回报比较微弱。
其实企业的经营主要就是态度和观念的转变,找到核心问题,制定适合有效的方案去解决,这是企业必须深刻认识的问题。首先企业要做大量细致而具有战略性的市场调研分析,通过对消费结构的了解和消费需求的发现来对企业的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制订全面细致的战略战术,计划性的去工作,时刻把握市场动态与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使企业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局面,以适应新的市场竞争需要。
二、确立现代企业的目标系统工程体系
现代企业的发展已不仅仅是简单的生产与销售,而是一个大规模、精细化、系统化的战略分工与合作过程。
这一过程由“任务—目标—战略—战术”构成,也就是企业发展的系统工程。它要求企业内部必须有鲜明的市场分工,并为分工合作提供切实可行、详细有力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法。
市场的细分和大量的市场调研资料为企业获得第一手的市场动态信息群,类化质化后形成企业的任务目标,而为目标市场制订的工作方案和方法就是企业的战略战术,这是一项有着重大意义的工作过程,这个过程要求企业必须做到职能的有效合理分配。
企业的发展过程是企业不断自我完善与自我定位的过程,是企业不断适应市场发展的过程,这首先要求企业要对自身的资源价值、道德观念和理论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估,最后通过科学的决策与战略进行有效的实施。
什么是企业定位?首先企业从市场调研中得到足够大量的基准信息,通过细分质化后形成目标市场的选择,也就是市场要什么、企业要做什么、怎么去做、结果是什么,品牌战略就是企业对这一工作的具体化推进,它通过实体流通与商品交换以确立企业的内部动机与外部竞争力,树立鲜明的企业市场形象,并最终通过营销流通完成市场对企业的认可和足够的市场回报。
目前中国有一大部分小企业并未真正客观的认识到这些问题,或认识的不够,致使企业的工作过程过于简单化、概念化,参与市场竞争的观念比较淡薄,力度不够,“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论调依然存在,对宏观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运作缺乏深入的了解,不能用科学战略化的经营管理去进行开创性的有效工作,导致企业在经历多年的发展后 还相对处于一种初级甚至低级发展阶段,仅有少量的市场增长和市场份额,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外部抗衡能力,很难形成规模化、一体化甚至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三、人力资源经营
马车会跑,是因为有马,而真正驾御的则是车夫。
企业是一台构造复杂的机器,它的前进需要强大的动力,即人力资源。有效合理的分配和应用人力资源,是企业能够稳定发展,做大做强的基础保证。
人力资源也即人才。人才的经营是从发掘、发现、培育、成长、和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经营者必须确立正确的人才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必须用长远而具有战略性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就是企业对人才经营的最成功体现。
企业在人力资源的经营管理上要正视一个问题,即创造什么样的环境?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取得什么样的结果,这三方面是和谐而又统一的。
令现代企业经营者普遍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员工大量跳槽。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也是早在几千年前就一直存在的社会问题,妥善有效的解决好这个问题对企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员工为什么会跳槽?原因大致有四:待遇水平、工作环境、能力适应、价值体现,这几个问题其实很简单,让我们分析一下人的种种需要。
人的总体需要基本由五个层面构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深刻认识这五点,有助于企业经营者能更加深入的去解析自己的用人之道。
首先,合理的待遇、满意的工作环境是企业必须提供的,是基础性元素,正所谓“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而社会地位、情感交流、人格尊重、安全及自我人生价值体现则是企业经营者更应该去认真关注的问题,人才的稳定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稳定,人才的发展也同样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孙中山早就提出“人尽其才而万事兴”的道理,一个企业,能让员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以企业为家,并能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付出自己的真诚与智慧,是企业家对人力资源的最完美、最成功的经营,也是企业与员工在人力资源经营上的双赢!